800余座!武汉公园“分布均好度”居全国特大城市之首
正向“千园之城”发力冲刺的武汉再获殊荣。1月14日,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对外发布消息称,2022年《中国主要城市公园评估报告》显示,武汉公园的“分布均好度”,不仅位列全国35座主要城市的第一方阵,更是居于全国12座特大城市之首。
紫阳公园
(资料图)
这,应该是武汉市民朋友可亲可感的。
该报告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、中规智库联合研究发布,采用的是2021年公开的电子地图数据。
报告选取了全国35座主要城市作为研究对象,重点评估“公园分布均好度”“人均公园保障度”两项指标,分别衡量公园布局合理性,以及服务均好性程度。这35座城市,包括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重庆、广州、深圳等6座超大城市,武汉、杭州、大连、南京、青岛、昆明、西安、哈尔滨、沈阳、长沙、济南、郑州等12座特大城市,以及厦门、海口等17座大城市。
“公园分布均好度”一项,在35座城市中,武汉排在深圳、海口、厦门、西宁之后,居第五位。而在12座特大城市板块,武汉更是以1.91分的评价指数,高居榜首。
常青公园
这项指标是以城市建成区内的综合公园、社区公园、游园等三类公园,服务覆盖居住区的占比之和,综合评估得出的。
评估结果越接近3.0的最高指数,表明该城市不同类型公园服务覆盖整体情况越好,公园分布均好度越高。
“人均公园保障度”一项,在35座主要城市中,武汉的评估指数为57.80%,排名全国第12位。在12座特大城市中,排名第四位。
“人均公园保障度”,是指建成区内人均公园面积总和超过5平方米的区域占比。武汉的“得分”表明,全市建成区内,有将近六成的面积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了5平方米。
对这两项评估指标,该报告给出的评价是:武汉市公园服务覆盖情况总体较好;建成区内人均公园面积空间分布,呈现四周(新城区)高中心(中心城区)低的总体特征。
青山公园
报告还显示:武汉综合公园服务覆盖率为79.78%(均值73.59%),社区公园服务覆盖率为67.26%(均值57.13%),游园服务覆盖率为44.09%(均值24.95%),均高于35座主要城市相对应公园服务覆盖率的平均值。
其中游园服务覆盖率仅有4座城市超出40%,武汉就是其中之一。
汉阳知音人才口袋公园
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规建处负责人称,从这项评估报告看,综合公园服务覆盖率,全国主要城市差距比较小,发展的空间也有限,未来提升“人均公园保障度”,全国主要城市比拼的主要是社区公园和游园的数量和分布。武汉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佳绩,与近几年见缝插绿建设“口袋公园”的策略有直接关系。
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,实现“出门见绿”“出门入园”的目标,武汉市持续开展“口袋公园”攻坚行动,结合消减公园绿地服务盲区、改造老旧小区、建设城市亮点片区、提升城市功能品质,三年来,平均每年建设100个左右口袋公园,而且主要在居民小区门前或附近“绣花”,由此不断提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。
截至目前,全市共建设了400余座口袋公园,全市各类公园总数达到800余座,稳步向“千园之城”迈进。“‘口袋公园’是贴近百姓生活的一个俗称,其大部分都是评估报告中所说的游园,少量为社区公园。”这位负责人解释说。
今年,武汉市还将继续新改建各类公园100个,将生态绿越描越浓。
(图片由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提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