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诗栋决赛的表现,让球迷想到了刘诗雯,要强化比赛抗压能力-全球百事通
WTT安曼支线赛事的男单决赛林诗栋被队友曹巍击败,充分说明了年轻选手的比赛抗压能力不足。裁判只是出了一张黄牌,发球扣了一分,就让林诗栋拱手让出了单打冠军,说明这个年轻选手在比赛当中专注度不高。就算裁判是误判,也不应该被轻易打乱比赛节奏。
林诗栋不光被对手单局打了个11:1,决胜局7:3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,关键时刻连续两个发球失误,实在是太不应该了。这种发球的低级失误说明年轻选手发球都比较单一化,这跟外协选手相比,在发球轮的差距就展现了出来。
(相关资料图)
国乒选手发球被扣分的原因就在于抛球高度不够,存在遮挡性发球。既然抛球高度不够,可以换高抛球的发球方式。但如果选手平时训练没有练习高抛球的发球方式,到这种正式比赛当中,一旦被裁判限制住了发球,那在比赛当中就很被动了。
所以表面看起来是因为发球被扣分影响了选手的心态,实际上还是因为选手的基本功不到位导致的。如果一个选手发球方式准备了很多套,还会出现这种状况吗?正是因为平时的发球方式太单一,一旦被裁判警告之后,就不能在发球轮去主动限制对手了。
这样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国乒选手集训的现状,国乒一年到头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组织集训。哪怕是不参加国际比赛也要进行集训,但是训练是要针对性的。为了集训而集训就没有必要了。林诗栋这样的年轻选手是应该补充短板的,国乒让他多参赛,也是想让他尽快成长。
已退出国乒的老将闫安在采访中就说过,只有以赛代练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。天天训练,不参加比赛是不可取的方式。但现在的问题是多参加比赛,似乎也没有提高这些年轻选手的成绩。很多球迷确实陷入了迷茫,到底这些国乒选手哪里出了问题呢?
其实就出在竞争两个字上,如果一个选手是通过队内的竞争拿到参加国际比赛的名额,会格外珍惜。现在的国乒不是采取队内竞争拿到参赛名额,而是采取教练组指定的方式去参加国际比赛。每次看起来参加比赛的人数很多,但只要外协选手实力稍强就很难夺冠。
所以单纯靠凑人数的方式,去竞争单打冠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。国乒培养选手的方式基本上已经模式化了,用千篇一律来形容是十分恰当的。国乒选手的发球普遍单一,不管是主力选手还是非主力选手都存在类似的问题。
连发球都无法去限制对手,可以说一步慢,步步慢。再加上这些国乒年轻选手不通过队内竞争,轻松拿到参赛名额,能去珍惜比赛机会吗?林诗栋为何到了决赛会出现较大的心理情绪波动,不就是因为平时遇到类似的情况太少了吗?
特别是在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,让对手轻松将比分追上,肯定会产生心理上的波动,想赢怕输的心理状态就占据了上风,进而影响了出手的质量。这个问题不光是年轻选手会出现,国乒的老将同样会出现类似的问题。
刘诗雯跟许昕在东京奥运会的决赛取得大比分2:0领先,被对手稍微一反击就影响了心态,进而被对手连扳三局。决胜局甚至0:8落后,为什么奥运会开赛前刘诗雯组合能保持对伊藤美诚组合的全胜战绩,到了奥运会的决赛就是打不赢了呢?
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奥运会开赛前的热身赛虽然连续输球,但他们知道已经拿到了奥运会的参赛名额,所以整体的心态是放松的。再加上之前对竞争对手的成绩又占据绝对优势,出现轻敌现象是不可避免的。所以鸡蛋绝对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,更不能培养一对奥运会的混双组合。
因为一旦出现受伤或者竞争力下滑的问题,国乒想要进行补救是很困难的。只有通过竞争出来的参赛名额,才会让选手经历挫折。真正竞争出来的选手,到了国际赛场同样有竞争力。刘诗雯的例子已经很明显了,曾经的女队主教练孔令辉就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出现,刘诗雯没有拿到奥运会单打参赛资格,不就是因为外战实力不强吗?
可如今的国乒在这个问题上还是缺少魄力,没有采取竞争的方式让选手去参赛。结果就会出现多次培养一个选手没有看到效果的情况,林诗栋一月份跟二月份参加了各种比赛,基本上没有落下。但是参赛次数多,不等于夺冠次数就多。
这种缺乏竞争规律的培养模式,注定是难以单打夺冠的,不具备夺冠实力的选手是硬捧不出来的。刘诗雯就是前车之鉴,林诗栋绝对不会成为唯一的那一个。一个选手在职业生涯的中前期还是要多经历挫折,这样有利于延长自己的职业生涯。
有些年轻选手确实资源好,看起来年纪轻轻就在国乒崭露头角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就会遇到诸多瓶颈。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缺乏竞争导致的,在决赛出现夺不了冠军的情况就是这个因素。不知道广大的球迷朋友怎么看,欢迎留言讨论。
标签: 观点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