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聚焦:海南围绕“陆海空”建立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崖州湾种子实验室,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内工作(资料图)。 王晓斌 摄
中新网三亚2月16日电 (记者 王晓斌)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、海南省深海技术创新中心、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实体化运作,海南省航天技术创新中心挂牌成立,海洋国家实验室海南基地纳入建设方案,国家技术转移海南中心获批建设……记者16日从海南“打造自由贸易港科创新高地”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海南围绕“陆海空”产业,科创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,正建立起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。
图为航拍“探索一号”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(资料图)。 骆云飞 摄
“陆”方面,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是突出代表。该实验室规划发展部负责人杨新泉介绍,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经过一年多的建设,目前各项制度基本完善,团队建设不断壮大,科研人才集聚效应初显,平台建设快速推进,基地保障能力不断提升,科研工作初显成效,并于2022年顺利揭牌成为国家实验室。根据国家粮食安全重大需求和种业科技“卡脖子”技术问题,实验室采用“揭榜挂帅”等方式进行攻关。目前已有76个来自全国各地高校、科研院所的种业科技领域创新团队集聚实验室,开展种业核心技术攻关。
“海”方面,位于三亚的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(简称“深海所”)去年以来在深海科技攻关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。“深海所”首席顾问刘新成说,深海勇士号、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去年全年下潜175潜次(其中奋斗者号下潜75潜次,包括4个万米深度以下的潜次),在下潜次数上继续保持了国际领先水平。探索一号船和探索二号船两艘综合科考船去年克服严重疫情的影响,全年累计出海442天,航行42000多海里。“深海所”研发的深海科学试验站与深海无人机站,在1500米以下的海底联合稳定运行了40多天。在海洋脊椎动物研究,深海深渊地质与环境研究,深海极端环境模拟实验研究上,“深海所”均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。
图为航拍中国科学院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(资料图)。 骆云飞 摄
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副局长周松涛介绍,在深海科技领域,科技城的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、南海地质科技创新基地、深海化合物中心、浙江大学先进技术与产业创新平台等共享设施正在加快建设。其中深海化合物中心将在3月份投入使用,当前中心已经引入了33家生物医药、生命科学板块的研究深海原研药的企业进驻。
“空”方面,建设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基地,打造空间科技创新战略高地,是文昌国际航天城的历史使命,也是海南省建设航天产业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。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副局长张如生介绍,航天城正在打造火箭链、卫星链、数据链。火箭链层面,国际商业发射场加速建设;运载火箭产业创新科技平台明年将投入使用,具备以长征8号运载火箭为代表的中型液体运载火箭的总装集成测试能力;卫星链层面,启动了卫星研发大楼的建设,卫星的总装集成测试厂房近期将完成封顶;数据链层面,卫星综合数据应用公共平台结合即将投入使用的航天超算中心,探索面向全球的“所见即可用”卫星数据服务新模式,推动卫星数据国际应用、海外数据国内应用、国际协作开发应用和数据共享。
图为在海南文昌,搭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点火升空(资料图)。 骆云飞 摄
海南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王贤表示,海南高质量推进“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三年行动”,全社会研发投入保持快速增长。目前,海南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0家,营业收入达到1258亿元。根据《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2》显示,海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首次进入全国第二梯队。作为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成效明显的省份,海南首次登上科技部督查激励的公示榜单。(完)